新聞透視》借鏡俄烏戰 漢光轉攻非作戰領域
2024年「漢光40號」工兵羣在淡水河道設置油桶、攔截索、浮動平臺共3道阻敵。(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漢光演習的實兵演練改爲10天,比以前演習時間多一倍,主因是將全程演練中共灰色地帶、非作戰領域、混合戰,到由演轉戰等科目。以往漢光演習的想定都是兩岸直接開打,現在從非作戰領域開始,並以俄烏戰爭爲借鏡,符合當前臺海嚴峻情勢,值得肯定。
日前民間版的臺海防衛兵推,想定是中共灰色地帶威脅,共艦衝進我12浬領海,我軍決定並航監控,未開第一槍,不輕啓戰端;這個場次兵推引發討論,仁智互見,獨派認爲中共已入侵國家主權,軍方怎麼可以不採取反制作爲?但連一向友我的前美軍太平洋總司令布萊爾則認爲,所有國家都不應該認爲敵對勢力每次進入12浬領海,就要馬上阻止。他指出,共艦距臺灣11.5浬與12.5浬時,臺灣所面臨的危險其實一樣,換句話說,即使跨越虛擬劃設於海面上的12浬線,也並不代表臺灣已遭入侵。
其實,布萊爾的看法與多數軍人相近。這次漢光演習,面對中共機艦衝進12浬,第一線部隊如何因應,一定要操演,且全軍要有共識,以免面對實際狀況時擦槍走火。
再者,今年漢光是以2027年共軍犯臺可能行動爲想定,從2月的「高階幹部圖上兵推」、4月「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及7月「實兵演練」分三階段實施,不過,國際局勢在短短几個月內發生很大變化,如印巴空戰、以伊12日戰爭,都是打很短,不像俄烏戰爭打這麼久。
一位陸軍退將即認爲,臺灣借鏡俄烏戰爭準備打城鎮戰,但這是臺海防衛作戰「最後也最慘烈的階段」,共軍不會照着我方的劇本走;國人演練避難是對的,但不一定是爲了打城鎮戰。
兩岸一旦開打,或是灰色地帶應處不當,也可能出現印巴空戰,或以伊互射飛彈情況。尤其印巴空戰帶給國軍很大啓示,我有美製、法制與自制3種戰機,彼此之間能否共享情資,還是如印度空軍般有多國機型卻互不相通,這些都是漢光值得操演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