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脆弱 即使無關稅早陷入危局! 專家曝解法

貿易戰加劇了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緊張局勢,臺北必須更加做好準備。(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美中對抗加劇、川普關稅政策升溫之際,臺灣的處境愈發艱困。然而,專家認爲,真正讓臺灣陷入危局的,並非關稅本身,而是中國大陸早已在軍事、經濟與資訊等多重戰線展開無聲圍困。面對日益逼近的威脅,臺灣唯有正視安全缺口、鞏固國防戰備,才能在地緣風暴中穩住自身命運。

《彭博社》一篇專欄文章指出,人們大多認爲,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因加大對北京的壓力,從而提高北京攻擊臺灣的風險,這樣的想法看似合理。但事實上,臺灣之所以脆弱,並非因爲關稅,而是因爲早已在多個層面遭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圍困。

該文作者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認爲,臺北向來是地緣政治的焦點。如果不更積極面對這些威脅,臺灣恐將失去辛苦爭取而來的自主地位,這代表臺灣需要強化軍事能力、通過早該完成的國防預算,並讓全民爲一段可能長期持續的大陸威脅做好心理準備。儘管臺灣已在飛彈防禦系統、非對稱武器方面投入資源,並延長了義務役服役期,但這些嚇阻措施的推進仍然不夠一致。

部分分析人士推測,川普施加的關稅可能會加速陸統一臺灣的時間表,因爲華府正處於分心狀態,北京方面則持續升高軍事行動,派出越來越多的戰機與海警船隻在臺灣周邊活動。戰略專家稱這場行動爲「蟒蛇戰略」(anaconda strategy),即透過軍事、經濟、外交與心理等多重手段對臺灣進行勒緊式壓迫,最終迫使臺灣在未正式宣戰的情況下屈服於統一。

北京顯然正在爲衝突做準備。解放軍現已是全球最大的海上作戰力量,且仍在迅速現代化。最近流出的新型登陸駁船畫面顯示,解放軍可能已具備在臺灣沿岸運送數萬名士兵與重型裝備的能力。雖說「具備能力」不等同於「有意圖」,但這些畫面仍凸顯了北京的野心。儘管如此,大多數軍事專家仍認爲,最可能的情境是封鎖或海上隔離,而非全面的兩棲登陸攻擊,因爲目前解放軍尚未具備這樣的實力。根據臺灣情治部門掌握的情報,2027年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攻擊目標時間點。

除了毀滅性的軍事擴張,北京也正從內部削弱臺灣。過去一年,臺灣的間諜案件起訴數量激增,特別是軍方人員涉案的比例明顯上升。同時,北京也利用人工智慧製造的假訊息來分化臺灣社會,並且攻擊海底通訊電纜,意圖切斷數位基礎建設,使臺灣陷入孤立。這些行動正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偏好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也符合古代兵法家孫子的主張。

復旦大學學者辛強(Xin Qiang)近期在亞洲協會的播客節目中指出,北京可能會利用川普難以預測的特性作爲優勢。在關稅實施之前,他便表示,北京認爲川普是「交易型人物」,這種人雖然危險,但也可能被利用。

臺灣自身的政治困局也可能讓北京佔得上風。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的國民黨在立法院陷入僵局,導致關鍵國防立法進度停滯。在當前不確定的局勢下,加上美國對安全承諾的不確定性,都可能成爲習近平手中的籌碼,進而讓臺灣民衆開始懷疑,是否倒向北京反而比依靠華府來得更安全。

美國對多數貿易伙伴的90天關稅暫緩是一個協商的機會。總統賴清德寄望自己提出的協議,能讓川普不僅在貿易上釋出善意,也能在安全保障上做出承諾。

但光靠這一點是非常危險的。賴清德此刻應展現其政治手腕,說服反對黨達成共識,避免國內內耗拖垮整體安全規劃。在美國缺乏穩定領導來嚇阻北京的情況下,臺北應優先發展自我防衛能力,並推動國防預算的通過。

芬蘭與瑞典等國家在面對俄羅斯威脅時,花了數十年進行準備,這些經驗對臺灣而言具高度參考價值。臺灣目前已經開始實施「全民韌性」的防衛策略,包括公民訓練與民防措施,這些作爲將有助於在面對戰爭時的應變。過去這類努力常因擔心引發民衆恐慌而被淡化,現在能正視其迫切性,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且應持續推動下去。

臺北也應採取協調一致的方式來反制北京發動的人工智慧假訊息攻勢,並加強全民教育。雖然目前已有初步作爲,但進一步推廣媒體素養教育與公共認知宣導,將有助於讓民衆更清楚這場威脅的嚴重性與規模。

川普以交易爲導向的外交策略,正可能在臺灣最需要國際團結與支持的時刻,使臺灣陷入孤立。北京將會利用任何裂縫進行滲透與打擊。若僅僅依賴白宮當前政府的立場來尋求保護,無異於拿自己的未來當賭注。儘管臺灣正處於重重圍困之中,但仍有選擇,能夠鞏固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