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首席熱議“看好中國資產” | 華安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超: 東昇西落,中國資產備受關注
2025年以來,外資大行扎堆表示看好中國資產。花旗將美國股票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同時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與之相對應的是,近期,美股主要指數出現恐慌性下跌,部分知名公司股價普遍跌幅在10%以上,科技板塊跌幅居前。而港股市場則在資金流入和政策驅動的背景下表現強勁,截至3月12日,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的年內漲幅分別超過了17%、30%。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應用,成爲機構最爲看好的領域。
華安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超表示:“經濟層面,中國經濟向好態勢愈發明顯,美國經濟下行壓力越加突出。估值層面,中國資產估值低位夯實,對外資吸引力不斷提升。其他層面,中國科技創新朝氣蓬勃,資本市場改革和監管機制完善效果漸顯。”
劉超認爲,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平穩前行。2025年宏觀政策力度上更加積極有爲,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比上年增加2.9萬億,總量政策支持強度顯著增加。增長動能上,實施專項提振行動,深挖消費潛力。政策力度足、舉措實,有能力、有信心實現2025年5%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反觀美國,財政政策面臨債務上限約束及機構改革陣痛,整體擴張空間受限,貨幣政策受美國再通脹風險壓力,持續壓縮寬鬆空間,疊加高通脹高利率環境對消費者信心和投資支出的制約,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多邊經貿爭端所致外貿關係緊張,使得當前本已處於下行週期背景下的美國經濟蒙上一層更深的陰影,不排除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
而在估值層面,劉超分析指出,截至2025年2月末,滬深300、上證指數、創業板指的估值分別爲12.6X、14.3X、33.5X,對應2010年以來歷史分位分別爲56.5%、64.1%、15.3%。對比同期道指、標普500、納指的估值30.9X、27.4X、41.6X,以及對應歷史分位97.3%、88.6%、80.5%。
“A股資產無論從估值倍數還是歷史分位上均具有顯著優勢,表現爲更強的下跌安全邊際,同時也具備更大的上漲彈性空間。正因如此,今年以來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瑞銀等多家全球知名投行和投資機構一致公開看多中國資產估值折價修復機會,帶動外資重新迴流。” 劉超向每經記者表示。
此外,在劉超看來,除了經濟基本面和估值具備明顯優勢外,中國資產還存在其他閃光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激活科技創新活力,新質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包括但不限於新能源和通信技術全球領先,DeepSeek助力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跳躍式追趕和發展。二是淨化資本市場環境,提升中國資產投資價值。新一屆證監會主席上任以來,實施多項改革措施,包括但不限於規範減持、增加分紅、推進市值管理、大力提高違法違規成本、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等,資本市場環境進一步淨化,中國資產投資價值不斷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