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沙塵突襲,長沙出現多名呼吸疾病患者!專家緊急提醒

最近,長沙氣候猶如坐上了“過山車”,除了常見的氣溫波動外,沙塵的“強勢登場”讓這座城市的天氣局勢“雪上加霜”。

據長沙市氣象局數據,在發生沙塵那天(4月12日),長沙天氣晝夜溫差達14°C,PM2.5濃度持續偏高,空氣質量重度污染,疊加北風4級,導致粉塵擴散,這讓呼吸道系統患者陷入了更爲艱難的處境,健康狀況亮起刺眼的“紅燈”。

長沙市雨花區57歲的陸建功(化名)確診慢阻肺5年多了,4月上旬天氣悶熱,他不慎着涼了,夜間開始咳嗽,接着出現胸悶、氣促、白痰等症狀,影響夜間睡眠。4月12日天氣突變,在降溫、沙塵的刺激下,陸建功的不適症狀明顯加重,在家人的陪伴下,趕緊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確診爲慢阻肺急性發作。

“近期氣候多變,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構成多重威脅。最近急診患者中,呼吸科患者激增,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與哮喘發作病例佔比明顯增高。”據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勝崗分析,近期晝夜溫差大,低溫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纖毛清除能力,病毒更易定植(指微生物在人體特定部位持續存在且不引起明顯疾病狀態);冷空氣直接誘發哮喘患者氣道痙攣,導致急性發作風險升高。

同時,日間霧霾(PM2.5濃度超標)與北風4級共同作用,加速花粉、沙塵等過敏原擴散;顆粒物吸附化學污染物深入肺泡,加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損傷。此外,空氣溼度導致霧氣及粉塵驟增,黴菌孢子繁殖加速;夜間風力不減,病原體隨氣流傳播範圍擴大,呼吸道感染風險上升。

“慢阻肺、哮喘患者、老人和兒童在異常天氣刺激下,要特別注意防護。”劉勝崗提醒,市民外出做好防護,佩戴醫用外科/N95/KN95口罩阻隔PM2.5與過敏原;避免晨間及傍晚戶外活動,此時段污染物濃度最高;哮喘患者隨身攜帶速效支氣管擴張劑等。

居家時,使用空氣淨化器並定期更換濾芯,降低室內顆粒物濃度;慢阻肺患者可通過“縮脣呼吸法”及持續低濃度吸氧改善通氣,每日監測血氧(目標值≥95%);飲食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比如獼猴桃、菠菜)及飲水量,減少氣道炎症。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更容易出汗,應及時更換汗溼衣物,避免受涼。

慢阻肺與哮喘患者需密切關注天氣預警,若出現持續咳嗽超過3天、痰液變黃或帶血、活動後氣促明顯加重,需及時就診;哮喘患者夜間發作頻率增加時,應調整控制類藥物(如吸入激素)劑量,並諮詢醫生。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