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打擊整治農村假冒僞劣食品莫等“3·15”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吉林省白山市市場監管局開展了農村假冒僞劣食品安全整治行動。

假冒僞劣食品之所以橫行於各地農村市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無良生產廠家“竊取”的手法十分高明,他們生產的“山寨”食品的外觀、名稱、包裝等與正品幾乎類似,比如“全典牛奶”模仿“金典牛奶”、“王仔”模仿“旺仔”、“雲碧”模仿“雪碧”、“娃恰恰”模仿“娃哈哈”等。另一方面,在於假冒僞劣食品價格相對較低,因而很多農村消費者即使發現“有假”,也懶得去“計較”,無形中也給了這些假冒僞劣食品以可乘之機。

每年“3·15”,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都會在各地農村地區的集貿市場、小商店、食品攤點等經營主體進行排查,重點查處無證經營、銷售“三無”食品和過期食品等違法行爲,這對打擊整治假冒僞劣食品無疑具有一定的威懾力。

不過,整治農村假冒僞劣食品不能只等“3·15”。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應建立常態化的監督機制,安排工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農村食品市場進行監督和檢查,一旦發現假冒僞劣食品,就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不妨通過高額罰單、列入“黑名單”、追究法律責任等多種方式,讓假冒僞劣食品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既付出“經濟代價”,又付出“誠信代價”,更付出“法律代價”。

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妨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幫助農村消費者學會辨別假冒僞劣食品,切實增強農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圍。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還應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制度,鼓勵農村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大膽地向市場監管部門檢舉揭發假冒僞劣食品違法行爲,讓農村假冒僞劣食品入市無門。

打擊整治農村假冒僞劣食品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只要市場監管部門嚴督查、嚴處罰,切實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再輔以鼓勵消費者檢舉揭發,就一定能夠有效打擊整治農村假冒僞劣食品違法行爲,從而打造安全放心的農村食品消費環境,切實保障農村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廖衛芳)

(本文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