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中美夾殺戰略困局 賴政府如何安民心?
我國海軍蘇澳軍艦(1802)監控共艦山東艦對臺軍演。圖/國防部提供
中共連續2天宣佈在臺灣周邊軍事演習,一方面持續試探美國對臺乃至印太地區的戰略底線,更重要的是對「賴十七條」的迴應,而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宣佈「對等關稅」。面對美中對臺在經貿與政治上的步步進逼,賴政府必須務實提出完整因應策略,以安定民心。
中國大陸持續在印太區域軍事演練,範除了臺海周邊更遍及日、韓、菲律賓、澳洲等區域,陸方在海上灰色地帶侵擾已成「新常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賴總統上月13日提出十七項因應中國統戰作爲後,共軍隨即在17日發動聯合戰備警巡。共軍昨天啓動的聯合演訓雖無代號,但強調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與遏制,今又宣佈對臺「海峽雷霆-2025A」演練。
陸方此次大動作聯合演訓,毫無疑問是針對「賴十七條」而來,透過軍事與政治恫嚇臺灣的目的不言可喻。但除此之外,美國川普政府剛上臺不久,陸方持續在印太與臺海周遭進行「軍事行動」,當然也意在測試美國對於相關區域的戰略底線,用白話文說就是在挑戰美方的「容忍度」。
臺灣除了要面對中共在軍事與政治上的威脅,臺美關係在經貿層次上也備受考驗。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宣佈「齊頭式」的對等關稅,臺灣也恐難以倖免,而在此前夕,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佈「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臺灣對美規車、以及美豬美牛設限。
可以說,在兩岸關係、臺美關係乃至於美中臺關係上,臺灣都碰到嚴峻的挑戰;尤其,在可能的「川習會」之前,美中雙方勢必將再「出招」,各自拓展未來對話甚至是談判的戰略空間。臺灣夾在美中兩強間,不論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層面,稍有不慎,都可能受到影響。
賴政府對美方對臺經貿措施不能只有「口號式」的應處,對於兩岸關係更不應只有「嗆聲式」的口舌之勇。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美中臺及地緣政治變局中,臺灣如何「自保」,國人高度關心與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