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反尹錫悅且非文在寅 解析李在明的務實外交

南韓總統李在明26日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路透

南韓總統李在明26日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就外交與安全政策,李在明表示,推進外交不應談進步或保守,唯一判斷標準應爲國家利益。不分陣營,應以國家利益爲重,奉行「實用外交」,機智地應對經貿、供應鏈問題以及國際秩序變化。

日本朝日新聞韓國新聞記者箱田哲也以「反尹錫悅」和「非文在寅」闡釋李在明「實用外交」的意涵。所謂「實用外交」,是指李在明試圖以務實、靈活的態度處理國際關係,優先考慮韓國的經濟、安全與國民利益,而非意識形態或歷史恩怨主導外交。

李在明對日本政策的定位,與前任總統尹錫悅及文在寅不同。具體來說,李在明的對日政策並非簡單的「反尹錫悅」(即完全否定尹錫悅的親日路線),而是更傾向於「非文在寅」(即避免重蹈文在寅時期對日強硬的路線)。這暗示李在明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

李在明在處理歷史問題,如慰安婦、徵用工、竹島/獨島爭議上,他批評尹錫悅的對日政策爲「屈辱外交」,認爲對日本過於妥協,損害韓國尊嚴。然而,李在明並未完全迴歸文在寅的抗日路線,而是將歷史問題淡化爲「小小的差異」,試圖將其與經濟、安全等領域分開處理。

李在明6月當選總統後,提出「實用外交」作爲其外交政策的核心。這種外交理念有三大原則:務實合作:優先考慮韓國的經濟發展、安全保障與國際地位,而非被歷史問題或意識形態綁架。多邊平衡:在韓美日聯盟的基礎上,維持與中國、俄羅斯的適度關係,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強國。歷史問題的切割:將歷史爭議(如慰安婦、徵用工)與經濟、文化、安全合作分開處理,採用「兩軌外交」,即歷史問題歸歷史問題,其他領域繼續合作。

「反尹錫悅」與「非文在寅」反映了李在明對日本政策的微妙定位,需結合前任總統的政策背景來理解:

尹錫悅在2022-2025年執政期間,推行親日政策以修復韓日關係。例如,他支持韓國財團代付徵用工賠償金,並對福島核處理水排放持默認態度,試圖強化韓美日三邊合作。這些政策被李在明批評爲「屈辱外交」,認爲過於讓步日本,損害韓國民族尊嚴。  然而,李在明的「反尹錫悅」並非完全否定其政策。他在就職後表示,將部分延續尹錫悅的對日政策(如徵用工問題的財團代付方案),顯示其並非全盤反對尹的路線,而是選擇性地調整。

文在寅(2017-2022)執政時期,對日態度強硬,強調歷史問題的正義。例如,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需賠償徵用工,導致韓日關係惡化;文在寅政府還推動慰安婦問題國際化,並反對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的續簽。

李在明的對日政策被認爲「非文在寅」,意味着他不願重回文在寅時期的全面對抗,而是試圖在歷史問題上保持批判的同時,推進務實合作。例如,他對福島處理水問題不再激烈反對,而是提出「加強監測」作爲妥協方案。

簡單來說,李在明的對日政策試圖在尹錫悅的「親日」與文在寅的「反日」之間尋找中間路線,既保留對歷史問題的批判立場,又避免讓歷史問題主導韓日關係。

日本首相石破茂(左)與南韓新總統李在明(右)6月17日在G7加拿大峰會場邊會談。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