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川普效應 歐洲不敢再依賴美武器

近年歐洲軍武進口仰賴美國;圖爲美製HIM-104愛國者飛彈發射架,二○二二年三月攝於波蘭熱舒夫—雅西恩卡機場。(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當選後,歐洲官員以爲訂購更多美國軍備增加軍費,能符合川普要求,還能讓川普取得他想要的貿易成果。但川普回任後曾暫停援助烏克蘭,並與俄羅斯協商改善關係,顛覆華府外交政策,也暴露倚靠美國的風險,使得幾個歐洲盟邦現在希望停止依賴美國武器。

拚自制軍火 減少對美軍購

華盛頓郵報報導,從加拿大到歐洲的幾個美國傳統盟國,未來國防支出要從購買美國軍備轉向支持本土業者的呼聲日益高漲。四名歐洲決策高層透露,數個歐洲國家都開始檢視:要是川普切斷美方支持,他們手上的美製軍備還能在與俄國的潛在衝突裡,發揮多少價值?

加拿大和葡萄牙說,正重新考慮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採購F-35的未來訂單。另外,歐盟執委會三月提出武器聯合採購貸款法案,擬由歐盟背書保證約臺幣五點四兆元貸款額度,但至少六成五須用於採購歐盟境內、挪威或烏克蘭產品。官員並透露,加拿大也和歐盟討論擴大軍備生產的計劃。

川普近來已對北約組織(NATO)盟國語出威脅,揚言兼併加拿大和丹麥自治領土格陵蘭,三月還曾暫停與烏克蘭的情報共享。川普的不確定性,讓歐洲更聚焦升級自身武器庫並發展本土軍火製造。

歐洲雖開始檢討自身不足,但近年歐洲北約盟國進口軍備近三分之二來自美國,數十年來對美依賴問題恐非一朝一夕可解決。鑑於美國國防工業規模可觀,有歐洲官員坦言將一邊繼續買美國武器,一邊增強目前落後的能力。部分國家希望持續善用與美國的跨大西洋軍備夥伴關係,但也有多國追求多角化並與英國、挪威和土耳其等強化合作。

維護、零件 仍得看美臉色

川普三月廿一日宣佈波音公司將生產第六代戰機「F-47」時說,未來可能向盟友出售降低約一成性能的版本,「因爲他們可能哪天就不是我們盟友」。歷任美國政府鮮少拒向同盟夥伴提供軍備,但有歐洲決策者擔心,美國可能逐漸減少協助歐洲操作現役高階武器,包括防空系統、預警機和作戰無人機。

部分美製軍備系統依規定須由美國公民執行維護更新,歐洲製造商生產的軍備若內含美國零件,可能也受制於這類限制。一名歐洲官員向華郵說,雖不至於只要川普按個按鈕,所有美製軍機就會從天上墜落,但確實存在依賴美國的問題,尤其在情報共享等方面。

美國國防產業聲稱美國武器都獲美方默認的保證,但此說法說服力愈來愈低。部分參與F-35採購的決策者,已說他們現在會做不同選擇。

丹麥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賈洛夫說,他曾參與丹麥採購F-35的決定,但現在已後悔。他還說,未來應儘可能避免買美國武器,「我可以輕易想像,美國將向丹麥要求得到格陵蘭,並威脅若我方拒絕,將停用我們的武器、讓俄國攻擊我們」。

川普二月底曾與訪美的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激烈爭執,後來一度暫停對烏軍援;雖然不久後恢復,但仍無法平息外界疑慮。美國退役將領霍吉斯指出,人們馬上議論川普此舉是否意味美國軍援可以這樣「開開關關」,各國都將思考是否會受美國政策影響,導致軍備零件、情報網絡面臨不確定性。

產能難集中 歐洲最大困境

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三月廿日說,不認爲買美國武器構成安全風險,但歐洲國家降低依賴美國國防工業將有好處。一名歐盟外交官說,部分決策者認爲,歐盟應在必要時將新的國防融資計劃向美國業者局部開放,畢竟歐盟在安全上,未來十年仍將非常依賴美國。

華郵指出,在戰機等軍備,歐洲雖有生產美製軍備以外替代選項,但歐洲國防產業大抵四散全歐各地,且無法匹敵美國龐大的產業產能,要建立關鍵能力可能需要數年。

美國全國商會國防與太空委員會主席韋布斯特說,現爲非常時刻,能理解美國軍備購買國思考遭釜底抽薪的可能性。

但華郵指,幾個美國大型國防業者在國會受廣泛支持,對白宮也有影響力,可能透過遊說確保對全球市場的主控地位。另外,美國武器廣銷各地,也意味北約盟邦若想維持協同作戰能力,很難擺脫美國軍備。

美國在歐洲駐軍分佈 製表/高詣軒 圖/聯合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