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能源汽車7月滲透率超50%,中國車市來到“質變”臨界點

8月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再次超50%,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這也意味着,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了購車羣體中大多數人的選擇,同時也成爲新能源車市場的超強存在。

新能源化已經成爲趨勢

根據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汽車172萬輛,同比下降2.8%,環比下降2.6%,其中傳統燃油乘用車零售汽車84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7%,而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汽車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從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上,我們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超過了燃油車。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今年4月上旬(兩週)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達到50%,到7月的全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歷時不到3個月,中國新能源車市銷量創歷史新高,新能源化已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

從各家車企發佈的數據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凡是重視新能源汽車的車企銷量都是增長態勢,而新能源汽車表現不佳的車企,其銷量往往是下滑的。以新能源市場先鋒比亞迪爲例,今年5月推出的第五代DM技術覆蓋車型從轎車到SUV,7月銷售342383輛,再創新高。

作爲全球首個宣佈停止燃油車銷售的汽車製造商,從2022年3月比亞迪宣佈全面停止燃油車銷售,到現在纔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中國車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從“油電同價”到“電比油低”,目前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博弈已到決戰階段,未來汽車行業淘汰賽將加速,車企將在規模、成本和技術間進行決戰,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車企的必然選擇。

新能源車對燃油車形成技術壓制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與立信數據研究院近日發佈了2024年二季度中國消費者消費意願調查數據。查結果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熱度持續走高,在未來半年內有購車計劃的10.8%的消費者中,選擇“混合動力”汽車的比例達到39.4%,環比上升3.4個百分點;選擇“純電動”汽車的比例爲14.2%,環比上升2.6個百分點;選擇“燃油類”汽車的比例爲36.2%,環比下降3.6個百分點;而10.2%的消費者表示,尚未確定選擇哪種車型,這一比例環比降低2.4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熱情正在不斷升溫。

而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靜謐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傳統燃油車,尤其是插混技術,集燃油、插電、增程、純電動的功能於一體,已經對燃油車形成“技術壓制”。特別是不僅前,比亞迪發佈了第五代DM技術,車輛百公里虧電油耗僅爲2.9L,綜合續航達到了2100公里,並且搭載該技術的秦L(參數丨圖片) DM-i和海豹06 DM-i售價爲9.98萬-13.98萬元。從動力性能、駕乘體驗、環保性、經濟性等各個領域來看,比亞迪的第五代DM技術對傳統燃油車形成了降維打擊,使得傳統燃油車毫無還手之力也是情理之中。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從把新能源作爲國家戰略到今天,短短4年的時間中國已經實現了“換道超車”,一躍而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國,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有非常優秀的“生長環境”。國家有關部門爲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久前又加大了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力度,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標準翻倍,最高達2萬元,有力地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得肯定各大車企在技術創新和市場佈局上的不懈努力。

小結

近年來汽車行業頻繁頻繁提到的一個詞就是“出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以491萬輛的成績躋身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廣泛認可。

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優秀代表比亞迪爲例,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足跡已覆蓋全球六大洲,遍佈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憑藉在科技、安全、品質、市場等方面的領先優勢,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突破300萬輛,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

50%作爲一個臨界點,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正如2003年比亞迪從電池行業進軍汽車行業、2022年比亞迪停售燃油車一樣,我們又來到了一個歷史轉折點,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比亞迪也印證了,在這場歷史鉅變裡中國汽車品牌做出的貢獻。

編輯丨蘇珊 審覈丨奇異果

本文版權歸《第一車道/第一試駕》新媒體矩陣所有

本文在《第一車道》微信公衆號首發後同步頭條號、懂車號、車家號、易車號等各大平臺

轉發請註明來源:《第一車道》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