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改善湘潭“氣質”!湘潭市打響移動源污染防治標誌性戰役
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 通訊員 劉春剛
奮進春天裡,全力“拼”藍天。根據湘潭市2025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升五大標誌性戰役安排,重點打好首戰移動源污染防治標誌性戰役“迫在眉睫”。
日前,《湘潭市移動源污染防治標誌性戰役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臺,我市將聚焦新能源車推廣、高排放車輛和機械淘汰、綠色運輸體系建設、機動車(船)達標監管四個方面攻堅,進一步降低全市移動源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改善湘潭“氣質”,力爭2025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35微克/立方米。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根據全省最新的PM2.5源解析結果顯示,移動源是第一大源,貢獻佔比平均爲27.5%,是全省也是我市五大標誌性戰役第一仗。”湘潭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尾氣監管中心負責人說。
根據《方案》,湘潭市將提升公共服務及公務領域新能源車滲透率。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公交、出租汽車領域新能源車佔比分別達到97%、80%以上,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項目,在城鄉往返的客運班線車輛更換新能源車不少於50輛。每年新增或更換的公務用車、執法執勤用車,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應100%選用新能源車。
《方案》明確支持工業和物流領域使用新能源車。加快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和物流園區新能源中重型貨車推廣,對使用新能源車型企業按程序可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白名單管理。鼓勵企業將超長期使用的燃油重卡、渣土車、混凝土攪拌車等更新爲新能源車型,鼓勵港口、物流等場景的運輸企業將大宗貨物短駁重卡,更新爲新能源車型。結合相關政策,提前淘汰國三及以下的營運柴油貨車,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貨車。
《方案》要求推動公共領域、國有大型企業、政府平臺公司等用車需求量大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與整車企業開展供需對接,充分利用“以舊換新”政策,降低企業採購成本。
《方案》明確,湘潭市還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新能源車(含醇氫電動)使用環境、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計劃到2025年底,普通公路沿線建設充電基礎設施46個站點,共564個車位。
加快淘汰超標排放車(船)和機械
《方案》明確推進老舊車輛和機械淘汰更新。湘潭市將加快推進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港口、工礦企業內部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更新改造,鼓勵新增或更新的3噸以下叉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淘汰報廢國I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110輛,淘汰老舊農機具500輛;爭取專項資金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動提前淘汰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禁止外市國Ⅲ及以下高排放柴油貨車遷入我市。
《方案》要求推進老舊船舶淘汰。嚴把船舶檢驗關,落實國家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政策,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嚴禁新增環保不達標的船舶進入運輸市場。探索建立機動船舶尾氣檢測機制,進行尾氣排放檢測,禁止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船舶運營。
推進綠色運輸體系建設
《方案》明確推動貨物運輸綠色轉型。推動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到2025年底,力爭鐵、水貨運佔比相較2020年提升3%以上。推進相關項目建設工程進度,加強公鐵水高效銜接。
《方案》要求提升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和使用率。以靠泊2小時以上的船舶爲重點,推動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常態化,加強岸電設施標準化、便利化建設和改造。到2025年底,全市1000噸級以上泊位配備岸電設施比例達到100%。基本完成600總噸及以上內河干散貨船舶和多用途船舶受電設施改造。靠港2小時及以上且無等效替代措施的1200總噸及以上的內河干散貨船靠港岸電使用率力爭達60%以上。
此外,還將推廣高效運輸組織模式。大力發展以鐵路、水路爲骨幹的多式聯運等運輸模式,推動城市繞城公路項目建設,減少柴油貨車進入城區。強化油品管控。全面清理整頓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動加油車(船)和黑加油站點,堅決打擊非標油品。
強化機動車(船)達標監管
“今年,我市在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加大機動車和機械車的監管力度外,強化了對船舶的監管。”湘潭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尾氣監管中心負責人說。
具體來說,《方案》明確我市將加強船舶運輸作業監管。運輸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或粉塵物質等貨物的船舶,運輸過程中必須採取封閉或其他防護措施,防止有害物質泄露,在裝卸、過駁作業過程中,作業雙方需採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氣體、抑制揚塵,確保作業環境的安全與清潔。
加強船用燃油現場監管。加大船舶燃油硫含量檢測力度,對使用硫含量不達標燃油的船舶要進行嚴厲處罰,督促船舶使用符合標準的合格燃油,減少硫化物產生。鼓勵船舶採用清潔能源、新能源、船載蓄電裝置或尾氣後處理等替代措施,嚴格落實船舶排放控制要求。
此外,湘潭市將繼續強化交通管控措施、強化在用車達標監管、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加強船用燃油現場監管、嚴格環保檢驗管理、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用車大戶監管、強化重污染天氣移動源應急管控,切實推動移動源污染防治,助力大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