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城30項目入選 業內專家:車網互動引發車載儲能技術變革、2030年進入普及期

財聯社4月2日訊(記者 劉陽)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迎來新進展。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開《關於公佈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通知提到,經專家評審,列入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範圍的爲上海市等9個城市以及“北京市基於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等30個項目。其中,上海、常州、合肥、淮北、廣州、深圳、海口、重慶、昆明等9座城市入選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

“要求組織試點城市有關部門和試點項目建設單位積極推進試點建設,力求取得實效,並於2025年底前將試點工作總結報送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同步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通知強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將研究建立試點後評估機制,適時總結成效問題,及時推廣先進經驗,對實施效果不及預期的將移出試點名單。

在此之前,相關部門早已釋放出發展車網互動技術的信號。在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表示,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車樁產業的協同,始終秉承適度超前、科學佈局、智能高效的建設原則,推動充電設施體系高質量發展。

“車網互動引發車載儲能技術變革。”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分析認爲,從電網充電角度看,車網互動成爲城市已有配電網在不斷增加的風電光伏比例下解決充電容量的關鍵路徑,電動汽車保有量大幅上升必然倒逼充電行爲從無序充電到有序充電再到雙向充電車網互動;從戶用儲能角度看,電動汽車電池儲能是中國高層小戶型住宅條件下最佳的戶用儲能方式;從電動汽車角度看,車網互動將使電動汽車充電免費甚至成爲賺錢工具。

隨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穩步增長,全國車網互動規模不斷擴大。3月31日,在上海市發改委的指導下,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聯合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以及多家車企、樁企開展全國首次大規模V2G全鏈路集中測試工作。而在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上海市新型儲能示範引領創新發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其中明確了要加快創建車網互動示範應用城市的目標,力爭到2030年,完成3-5萬個智能充放電樁建設。

3月28日,深圳啓動超大規模的V2G(車網互動)實測,全市超760個充電場站的1.8萬個充電樁、超過1.7萬車次參與互動,互動電量達8.8萬度。同日,南方電網公司組織開展國內首次車網互動跨省聯動,活動範圍覆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五省區,超過10萬輛次電動汽車參與其中,互動電量超過50萬千瓦時。此前,北京、安徽、江蘇等多地也相繼開展了車網互動試點。

從車企方面來看,寶馬、福特、比亞迪、廣汽、長城汽車、蔚來汽車等車企也在佈局V2G技術,推出相應車型。

“峰谷電價機制改革是車網互動大規模推廣的關鍵之一。”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新興業務與產業金融部副總經理林銳表示,新能源汽車用戶作爲車網互動的參與主體,峰谷電價讓用戶低谷時段充電能省錢,在用電高峰向電網放電能掙錢,纔有動力參與到車網互動當中,推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低碳融合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真表示,到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平均水平有望達到35%到40%,新能源汽車消費比例也會接近這一區間,車網互動開始普及。“再過10年,預計2035年,綠電將會成爲充電的主體能源,綠電消費比例會達到60%到70%,車網互動也會成爲重要的短時儲能形式。”

按照歐陽明高的預測,車網互動技術將使電動汽車成爲城市配電網的重要儲能單元,同時推動交能融合,發展光-儲-氫-充-換-放綜合能源補給系統。“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超過50%,2030年車網互動可能開始普及但還不是爆發;2035年綠電有望成爲充電主體電源,電動汽車保有量可以達2億到3億輛,可以說新能源汽車革命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