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後重返《人間條件四》 吳念真領黃金陣容同臺飆戲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睽違16年再度登場,將在臺北、高雄、臺中、臺南巡迴上演,原班人馬黃韻玲、林美秀、陳希聖三人再度合體。(圖/綠光創藝提供)
記者潘姿吟/臺北報導
一齣劇可以演16年,還讓人想一看再看,是因爲劇本夠好、演員夠強,更因爲觀衆的生命歷程已走到一個能理解沉默之痛的位置。今(25日)晚,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睽違16年再度登場,開場畫面是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乍看不特別吸睛,卻在接下來的兩個多小時裡,攤開衆多家庭都可能面對的真相:愛的偏頗、犧牲的理所當然,以及「最成功的那個人」眼神底下,兄弟姐妹各自承受的隱痛。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聚焦一對姐妹之間難以割捨的情誼,愛的偏頗、犧牲與理所當然。(圖/綠光創藝提供)
這齣劇將巡演臺北、高雄、臺中與臺南,原班人馬黃韻玲、林美秀、陳希聖在16年後再次合體,雖然劇本臺詞幾乎不變,卻因爲演員們的人生歷練累積,使角色的詮釋層次更深、更厚。舞臺技術上則運用升級版旋轉舞臺與原味配樂,完成一場時間與情感的雙重接力。
16年後,吳念真與演員們都懂了「美真」
《人間條件四》聚焦一對姐妹之間難以割捨的情誼,最終卻因嫉妒與競爭而走向悲劇。這部作品從一開始就以〈一樣的月光〉爲題,用月光的流動性與雙面性,投射出姐妹倆在生命裡留下的不同倒影。
16年後再回望這段劇情,連編導吳念真都坦言:「過去偏心在林美女身上,現在我更理解美真在做的事,終於洞悉她的痛苦。」從導演、演員到如今能以觀衆眼光重看角色,他說:「這是基本人性,問題一直都在,只是我們現在才願意看。」
愛,從來都不是公平分配的事。這份理解,也同樣來自主演林美秀。她直言:「我更懂林美女了,也終於懂了美真。」這不只是演員對角色的同理,更是身爲一位經歷過歲月洗禮的女性,重新看待責任與犧牲的眼光。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將巡演臺北、高雄、臺中與臺南,原班人馬黃韻玲、林美秀、陳希聖再次合體。睽違16年再演,雖然劇本臺詞幾乎不變,卻因爲演員們的人生歷練累積,使角色的詮釋層次更深、更厚。(圖/綠光創藝提供)
一齣劇,讓觀衆買單不只是因爲演員陣容,更因爲它說的是大家熟悉的家庭經驗。吳念真受訪時,開門見山:「從家裡或是國家拿到最多資源的人,是不是最多回饋的那個人?你會發現,往往不是。」現實是殘酷的,「家裡最會讀書的人,全家都會犧牲去支持,,最後那個人卻可能轉身看不起兄弟姐妹。」這些觀察,道盡許多人不願說出口的家族傷痕。
當人生走一圈,再看這齣劇,心境全然不同
時隔16年,黃韻玲說,連演員的年紀與生活經驗都成長了,心境也都有很大的轉變。林美秀說,這一次,她以一段長達五分鐘的獨白,爲整齣劇畫下最深刻的情感重量。
另一位主演陳希聖,也分享自己與角色之間因時間而產生的深刻共鳴。「16年前我演這場戲時,還沒孩子,對家庭情境也不夠理解。」如今,當劇中演到妻子帶着孩子離開的場景時,他說:「我能感受到角色心境的破碎。」至於戲裡的兩場牀戲,分別與黃韻玲和林美秀的演出。他說,這是多年來累積的默契與信任的展現。
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陳希聖確實會拉小提琴,多次在劇中現場拉奏小提琴,這不僅是角色設定的一部分,也展現了他本人的音樂才能,爲角色加深了細膩的情感層次,也讓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人間條件》爲什麼賣座?因爲它從不高高在上
這齣劇,贏在夠通俗、也夠誠實。自2000年起,《人間條件》系列一路演下來,說的始終是臺灣人骨子裡的家庭文化、世代壓力與集體創傷。
▲陳希聖是真的會拉小提琴。(圖/綠光創藝提供)
《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僅描寫愛情,更描寫那個「一直都在,卻沒人看見」的角色。林美女是一位總是看照家人、無聲付出卻沒人記得的那一個;林美真:心向外追夢卻無力看見家庭崩解的那一個。舞臺上的角色,其實是你我身邊再熟悉不過的家人,而我們自己,也可能正活成劇中的某一幕。
月光下的真相,有時寧可不看清
劇取名《一樣的月光》,但這齣戲裡的月光,從來都不溫柔。它照見愛與自私之間模糊不清的界線,照出我們都習慣忽略的細節與人。
「就像在養老院,可以看到很多家庭爭執。」吳念真說,劇中的情節不只是戲劇,而是生活的縮影,只是我們太習慣閉上眼睛,假裝一切還來得及。
▲時隔16年,《人間條件四》再度回到舞臺,不只是經典重演,包括前總統蔡英文都親自到場觀劇。(圖/綠光創藝提供)